电影、电视剧和动画
2001: A Space Odyssey A painting half finished, a dream half remembered.
The Cider House Rules coming-of-age的故事。在这个故事里,主角没有光环,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路径,自己跌跌撞撞撞了一些墙、走了一些运,最后好像又什么都没得到。但看电影的你应该知道,主角从某种混沌中走出来了,目的地并不重要,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、做什么,终于他找到了自己需要长期扮演的角色,从而封闭了其他所有的可能。
Read more「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」是一句古话,代表了维持生存的必需品。古往今来,芸芸众生终日奔波劳碌要解决的,无非也就是这些问题。到如今,虽然万物形态都有变化演进,但摆在人面前的生存压力,并没有什么差别。有时候能看到大约这么一句话「每天一睁眼,就还欠银行500块」,其实和「开门七件事」的压力是相通的。
到底每天要多少钱才能满足生存需求? 一旦有了这个问题,我就突然想认真的好奇求证一下。我想的办法是用一小段时间记录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动作、总结分类开销,并把细分项目出来。这样就能知道一个具体、精确的数字,而不是一种空洞的焦虑。
Read more普鲁斯特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的最后一卷,名字叫做“重现的时光” (Finding time again)。我重启 blog,开始重新写新的文章,仿佛我也把自己的生活从地上捡起来,吹一吹灰尘。
Read more「脆」的口感是食物一開始先抵抗牙齒,最後卻還是讓步的過程。乾淨俐落,讓食用者有爽快的愉悅感,和「酥」是不一樣的。「酥」是乾燥、易碎,會崩解的脆,像炸鴨皮或荔茸芋餃那樣的口感。
来自:http://mag.udn.com/mag/happy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94005#ixzz1wuboNIGa
I have a name for what Zen strives for: ism. Ism is an antiphilosophy, a way of being without thinking. The masters of ism are rocks, trees, clams; but it is the fate of higher animal species to have to strive for ism, without ever being able to attain it fully.
主义是反哲学的,是一种摒弃思维的存在方式。主义的大师是石头、树、蛤蟆。高等动物若想达到主义,就得经过一番奋斗,而且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的。
– Douglas R. Hofstadter Godel, Escher, Bach: an Eternal Braid, pp. 254
《潜水钟与蝴蝶》,十一年前碰巧在外文书店买了有声书,朗读者是 René Auberjonois。在漫长的日月里,我不知道 René 是《小美人鱼》里的法国厨师;不知道他是 Boston Legal 里的 Paul; 不知道有一天这部有着奇怪故事的回忆录会拍成电影;不知道以后看到的《潜水钟》封面是电影的剧照。
Read moreWhen you’re young, you look at television and think, There’s a conspiracy. The networks have conspired to dumb us down. But when you get a little older, you realize that’s not true. The networks are in business to give people exactly what they want. That’s a far more depressing thought. Conspiracy is optimistic! You can shoot the bastards! We can have a revolution! But the networks are really in business to give people what they want. It’s the truth.
— Steve Jobs, The Wired Interview, Feb 1996
吃过午饭之后,顶着太阳走了快一个钟头到中关村,结果发现《变形金刚 3》有没有上档,正好看见有人说到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,于是查了一下地图就过去了。设计展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,就在前门铁路博物馆的斜对面,很好找。因为这个展览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禁止拍照的,所以除了在门口照的一张之外,图片欠奉。
Read more在 HoopChina 上翻到一篇五年前的文章,其中提到的一段翻译对比让我拍案叫绝。出于对中国互联网上习以为常的健忘症,以及对 Google Cache 服务的不信任,我将翻译对比的部分 repost 如下,也算是立此存照:
Read more这是今天继续构造无穷升调的时候,为了衔接两个部分而写的 toolbars 两个小节,其实低音部分两节基本是一样的(偷懒嘛)。听起来和后面的还是不太接得上,索性当作副产品加工了一下,凑合当短信铃声,不过听起来有点悲,还是不合适啊…